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

寂靜的春天

書名:寂靜的春天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
作者:瑞秋.卡森(1907~1964)       2008/9/8小古閱讀筆記
出版社:晨星出版

乍聽這本書的名字,還以為是要歌誦春天的美,不過仔細一想,書名似乎不太合理:春天,怎麼會寂靜呢?」

是的,春天怎麼能夠寂靜,百花盛開的季節中,應該要蟲鳴、鳥叫環繞才對,來顯示新的季節的生命力。這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:是誰讓春天這麼了無生機的?

自然界中,原本就存有致癌物質,所以人類很早就開始接受癌症的挑戰,如陽光的紫外線、某些石塊中的輻射線及有毒的砷等等,不過,隨著科技的變化,人類的肝臟負擔越來越重,有個健康的肝很重要,但是越來越多種化學物質問世,可能早就超過生物自然代謝的能力,現在癌症比例逐年提高,原因其實就很清楚了。


生產含有化學物質的各種農藥,在鄉村、都市的花園等廣泛被使用,造成不能磨滅的傷害,污染土壤、地下水,最後經由食物鏈回到人體。年年噴灑農藥的土壤,農藥的含量會不斷累積,如「艾試劑」再四年後被發現,一部分仍殘留在土讓中,但絕大部分轉變成另外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;還有一種「氯丹」經過12年,還發現仍殘留原重量百分之十五;有些藥劑還會彼此混合變成新的毒物,如果要研究和檢測,那可能出現的未知的變化,實在難上加難。

地球表面上有廣大的海洋,但是看不見的地底下也有個地下水海洋,因為具互通性,只要有一個地方受污染,很難保證其他地方不會受到損害。有個農村,莫名其妙的豬隻雞隻死亡,作物枯稿,後來發現有毒物來自於淺井的灌溉水,污染了地下水是二哩外的廢棄多年的化學兵工廠,污染物經過多年「行走」,到了這個村莊。

有個湖泊的魚釣興盛,不過蚊子卻很猖獗,所以政府決定灑些除蟲劑,為擔心毒藥對於類鳥類人體等生物有害,仔細算過藥品的比例,及噴灑的種類,最後一次噴完以後,他們檢測了水質,發現沒有藥劑殘留,弔詭的就在這裡。因為來此過冬的珍貴鳥類,接踵死亡,經研究才發先,原來湖中的藻類吸收的毒藥,魚類吃了藻類,鳥類又吃魚,最後高劑量的毒藥進入了鳥類的身體,造成大量死亡。過了一年,湖中生物體內的DDD殺蟲劑劑量還是很高。

為了預防喝到毒水,自來水必須做更多的檢驗和過濾,人類將有毒的物質放入水中,然後又花大錢過濾水,如前面所提到的,有些有毒的物質是未知的,我們很難被保證喝到的水是純淨無污染的。前一陣子在北部的一家科技公司,長年實施廢水檢驗都沒有出現問題,但這並不是真的安全,因為最近才被檢查出來,其實廢水不合格,而是有未知的毒物在其中,我們不知道而已。

書中提到:殺蟲、除蟲劑會中止人體細胞的氧化反應,阻擾細胞製造能量,使身體的功能無法運作。已有實驗發現,僅只是停止供應氧氣,正常細胞就會變成癌細胞。」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傷害,與輻射線類似,都可能造成基因突變,如雞蛋孵不出小雞,生了孩子卻畸形等等問題,問題很嚴重。為了讓作物更加甜美,產物保存更久,甚至是化學公司的賺錢手段,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

 (P.S謝謝潘樵老師推薦此書,也推薦給大家,殺蟲劑還是少用為妙,很香的芳香劑少用微妙,化妝品也少用為妙,藥物少吃為妙,噴灑著農藥的果園道路少走為妙.,其他的再想想.........)
以下是博客來的編輯簡要(文/葉大雄)
瑞秋突出的能力,在女性科學家仍是鳳毛麟角的年代,實在少見。她對於寫作的熱愛不滅,從一位海洋科學家轉換成作家身份,她不忘科學家的本色,求證實驗的精神,當她發現DDT可能對生態造成危害時,決定將事情寫出。她開始與了解殺虫劑的專家通信,不眠不休地搜集所有相關的研究數據,證明DDT對生物具有毀滅性的殺傷力。撰寫《寂靜的春天》的同時,她遇到許多挫折,喪母之痛,癌症纏身,還有更多來自外界對她的批評聲浪。其中包括生產殺虫劑的化學公司阻撓書籍的出版。眾多壓力之下,她仍堅信自己的理想在有限的生命大聲疾呼。
《寂靜的春天》不僅是一本喚醒大眾的讀物,也是極為深入淺出的科學報告。我們不得不驚訝於瑞秋的生花妙筆,將複雜難懂的科學知識,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。書中的前半段,由土壤、植物、動物、水源等一路環環相扣的生態網絡,舉出實證說明化學藥劑對大自然的連鎖毒害。後半部再針對人類生活所接觸的化學毒害問題,提出強烈警告。人類不斷想控制自然的結果,卻使生態破壞殆盡,也在不知不覺間累積毒物於自身甚至遺禍子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 ^ 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