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

微飢與飽足


體驗分享:微飢與飽足--第二十五屆斷食營心得報告
文◎古慧瑀


    我入冲道瑜伽協會已經一年多,在工作及種種瑣事的藉口下,一直到今年三月才參加了第一個活動「半斷食營」,真可謂收穫滿行囊,雖然虛擲了許多光陰,但是學習永遠不嫌晚。
分辨食物陰陽的重要性
    在報名斷食營前,細看課表,發現有關於飲食的課程很多,這些正是我所需要的。現在癌症的病患很多,許多文明病不斷入侵我們的身體,擔心農藥殘留,太多抗生素,以及金屬污染,所以很多人選擇吃素、生機飲食等等方式,但是殊不知,對於食物的一知半解,也是危害身體的原因之ㄧ,很多人吃太多蔬菜水果等寒性食物,不知道平衡的重要,屬於暖性的米食五穀類攝取太少,反而讓身體更寒冷虛弱,不可不慎。
聽身體的聲音
     六天活動裡,我們只食用老師們精心準備的食物,例如每天餐前都會有一碗湯,從只有老梅茶一種選擇,慢慢增加到蘿蔔湯、糙米湯、紅豆湯、蘋果汁與橘子汁等,每種湯都有不同的性質,要學習到要聽身體的聲音,來挑選哪一種才是我們身體所需,寒性體質者可喝糙米湯或紅豆湯;需要解肉類之毒者可以喝蘿蔔湯或香菇湯等。有一次我選擇喝紅豆湯,那是粉末很細的紅豆沙湯,雖然量很少,三分之ㄧ碗而已,不過我真實的品嘗到食物的原味,吃到嘴裡沒有發酸,而是安心的感受,也許因為量少所以更珍惜,我讓我的碗裡沒有一滴湯汁殘留,喝完以後在碗中加點開水,將剩餘的食物也吃進身體,想像每一滴食物都要發揮它最大的能量。回想平常吃東西,喜歡加上很多調味料,被許多味道迷惑。而這幾天吃的食物,是快要被我淡忘的原味,這原始的感動在我的味蕾跳舞,是快樂和滿足,是真實與自在。
    這樣三天下來,吃了許多暖性食物,慢慢得我發覺總是冰冷的雙腳,已經變成溫暖的了,很明顯是身體因食物的選擇而產生變化,結果令我瞠目結舌。可見我平常對食物的選擇是有問題的,參加斷食營,給了我反省的機會。
    在用餐過程中,都必須使用左手拿箸,幫助我們控制飲食的速度,細嚼慢嚥,幾天下來,發現左手越來越靈活,吃飯的速度又變快了,忘了重點是細嚼,要將食物變成小分子,讓身體更容易吸收。所以重點不是吃得多,而是吃得好,吸收得好。雖然在營隊中吃得不多,也會感受到餓,但是並不痛苦,比起許多夜裡,因為太貪心吃得太多,撐飽的感受讓我充滿昏沉與罪惡感,我寧可選擇每天這樣微飢的清醒。
    這些正是石井老師說的,飲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學習,肚子餓了也不能亂吃,也不是只為美味,要選擇身體需要的。石井老師還說健康的要件就是:「多咀嚼、吃好的食物。」
共同成長與學習
    在這裡,每天都很早睡,大約十點左右就寢,雖然喜歡和八方來的室友們聊聊,但是我們還是很快就入睡了。第二天早晨六點起床,比起平常早了很多,但是竟然沒有賴床的欲望,身體似乎早就準備好,要迎接新的一天。每天課程都非常充實,除了飲食的觀念外,還有瑜伽課,冥想練習與按摩法,甚至是散步等等。這樣的合宿營很棒,老師教導的瑜伽體位,可以互相演練,更可以討論問題分享所見所聞,和同學們共同學習成長。
健康、節約,與環保
    在參加活動之前,在腦中就不斷想像,到底會吃多少東西,結果比我原先設想的還要多,肚子也沒有想像中的飢餓。不過,內在多了幾分對身體的自信。如果每天可以少吃一點,其實糧食也會節省一些,那們我們製造出來的廢物也會少一些,可以活得更健康、節約,與環保,這個地球所負擔的太多,如果可以推廣這樣的生活理念,對環境也是有很大的幫助。也別把目標說得太遙遠,對於近在我身邊的媽媽,她對貧窮的生活感到自卑,每每對於電視中的美食興嘆,其實真的毋須欣羨,聽聽身體的聲音,過簡單的生活,無欲無求,生活就很滿足。
    時間過的很快,一眨眼我已經回到我的世界了,斷食營中的點點滴滴都還縈繞在心頭。營隊期間,食物與物質的誘惑很少,回到現實狀況,才是真實挑戰的開始,我試著把在斷食營中學習到食物的搭配和料理方式,放在生活中,與家人分享,也慢慢得恢復原來的生活步調,照常工作與練習瑜伽,我發現身體不一樣了,雖然肌肉力量還沒完全恢復,但是感覺身體很輕盈,練習起來很舒服,相信這也是斷食帶給身體的好處。
生活化
    我很喜歡冲道瑜伽給我的「生活化」概念,我們都知道所有學習的事物,要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那才真的是屬於自己東西,儘管有時候「知」「行」很難合一。在斷食營中所教導的,許多的部份是很容易實行的,很想要和身邊朋友分享,一顆心急著要將資料整理出來,希望更多人受惠,我想是我與每個人不能懈怠的要務。


 刊於沖道瑜伽會雜誌<健康與瑜伽>第68期  P.84-87   2007.1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 ^ ^